“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2024韩国推介活动在首尔举行
“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2024韩国推介活动在首尔举行 时间:2025-04-05 17:38:23
(摘自纽约时报Gardiner Harris)说它有趣,不仅因为它是全文中难得的事实,在多次修改后终于注明了出处,更因为,它可以成为一个绝佳的例子,用来展示如何通过筛选和解读数据,来支撑特定的论点。
生态建设质量进一步提升,森林覆盖率达到44%,城市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6.5平方米以上。土壤环境质量保持总体稳定并持续改善,环境风险得到全面控制,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
坚持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探索建立多元化的生态补偿机制。适时提高污水处理收费标准意见明确,深化水、电、气等资源产品价格改革,分类推行阶梯价格制度。水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新水用量控制在31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地区生产总值水耗比2014年下降18%左右。另外,建设一批口袋公园,改造提升50个城市老旧公园一般的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也应当包含对土壤环境质量可能造成影响的评价及相应预防措施等内容。
重点对有色金属矿采选、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基础化学原料制造、含铅电池、金属制品等5个行业进行监督检查。制定土壤污染高风险行业名录条例规定,省政府应当根据环境保护需要和土壤环境功能区划,制定土壤污染防治的经济政策,公布禁止新建、改建、扩建污染土壤环境的生产项目名录以及限期淘汰的工艺和设备名录。创新再生资源回收模式,推动建立资源再生产品和原料推广使用制度,扩大政府采购示范应用范围,推广使用再生产品。
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2%,林木绿化率达到59.3%,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8.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6.1平方米。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保护取得重大突破,大气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PM2.5年均浓度比2015年下降15%左右。到2020年,北京的大气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PM2.5年均浓度比2015年下降15%左右。同时,进一步提升城六区服务保障能力,推进实施老城重组,通过疏解存量和改造提升,降低人口密度,增加生态空间,提升城市品质。
生态建设质量进一步提升,森林覆盖率达到44%,城市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6.5平方米以上。按区域、行业和重点排放单位分别确定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和质量达标要求,实施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建立完善环境质量监测预警机制
去年10月底,当地法院宣判原告胜诉。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新《环境保护法》实施已满一年。尤其是执法一线的兄弟们,责任重、压力大。按日计罚、查封扣押、停产整治、信息公开,哪些地方有成绩,哪些地方有问题,一目了然。
2015年湖北共检查企业4.5万家次,查处4000多家,其中按日计罚单笔最高处罚金额达270万元。去年7月,山东临沂被环保部约谈,市政府对全市57家污染大户紧急停产整顿。社会各界对新环保法了解的程度如何,直接关系到法律实施的效果。跟我说说你们的工作状态吧。
政府、企业守法意识逐渐提升社会关注度高、普法力度大,但以执法促守法路还很长从修订过程中三次征求公众意见,到颁布实施,新环保法一路走来,承载了很多关注。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驻会副主任、中国环境资源法研究会副会长吕忠梅说,这一事件让人感受到了GDP崇拜仍然有相当的市场,以缓解经济下行压力之名放弃环境保护的势力之强大。
亮丽成绩单背后是辛苦付出基层执法责任重压力大,有关部门加紧制定政策,织密制度笼子岁末年初,各地都在争相晒自己的环保执法成绩单,原因当然是它们足够亮眼。这些文件,正是一线基层执法人员迫切需要的法律依据。
对152起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类的刑事案件进行立案,刑事拘留190人,立案数和打击数均为历年之最一张张成绩单背后,是法规制定者的忙碌,是多部门勠力同心的合作,是基层环境执法人员的辛劳。以执法促守法,路还很长。广东全省有27万多个污染源,仅有环境监察人员约2800人。同时,环保与司法部门通力合作,移送行政拘留案件1732起,移送涉嫌环境污染犯罪案件1478件。守法意识虽在提升,但与改善环境质量的高要求还相去甚远。针对后续项目发展,公司主动适应新环保法的要求,研讨确立了指标领先,环保超前的建设理念。
同样,不同督政形式的出现,以及去年中央关于生态环保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出台,也让地方政府守法意识提高。治污力度不够、环境质量下滑、政府环保不作为,环保部请地市级城市领导谈一谈各有各的原因。
罚则在变,新环保法对企业的影响巨大。新环保法实施后,企业违法成本变高,守法企业越来越多。
其实,这样的困难在全国非常普遍,新法实施后,环保监察工作量大、面广、压力大的特点更加突出。针对企业违法成本低的问题,新环保法突破性地提出按日计罚等新的执法手段,期待提高违法成本,让环境处罚真正硬起来。
这样的发布,每月都有一次。这是新环保法实施后第一起被法院受理的环境公益诉讼案件。当时,个别媒体为污染企业鼓与呼,由此引发了新环保法是否拖累地方经济发展的争论。一边干,一边找出问题,查漏补缺,陈吉宁日前透露,去年底环保部门又梳理出新环保法实施遇到的两大类10个问题,正在协调解决。
截至2015年11月底,全国实施按日连续处罚案件611件,罚款数额达4.85亿元,实施查封、扣押案件3697件,实施限产、停产案件2511件。为了织密制度笼子,制定可操作性强的配套办法,环保部政策法规司等部门加强调研,加班加点。
在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上投入更多资金和精力,从省级到县级政府的工作报告中,环保的分量都在增加,土政策、违规项目正在减少。一些大企业专门请专家上门讲课,甚至有企业主动聘请熟悉环保法的法律顾问。
不久前,华电莱州电厂的一场环保法知识竞赛吸引了不少员工参与。记者几次想采访广西梧州市环保局副局长廖晗,忙碌中的他匆匆地回复记者:总体感觉就是累啊。
新环保法实施后,环境公益诉讼虽未大规模出现,但几起有影响力的案件的胜诉,让人们看到了以法律手段保护生态环境、解决环境纠纷的希望。为新环保法实施,我们梳理出要配套开展的54项工作,有些是制度性的,比如生态红线的划定,有的是关于能力建设的,比如监测网络建设,还有些就是必须尽早出台的配套规定,比如按日计罚怎么操作,等等。湖南省会同县环保局副局长贺飞说,他感觉企业环保底线意识、法律意识已有所提升。为实施好环保法在忙碌的,不仅是执法一线的环保工作者。
2015年,环保部共完成33个市(区)的综合督查,各地对134个市和2个县开展了综合督查。新法实施后,这三个方面有无改观?年终盘点环保约谈,过去一年,环保部约谈地方政府15个,较2014年的7个市级政府增加一倍。
今年,环保部仍将克服困难,不断前行,把执行和落实新环保法作为重点工作。新法实施的效果如何,是不是真的长出钢牙利齿?在法律的威慑之下,政府、企业的守法意识是否在提升?关键在于执行和落实督政府、查企业,环保执法力度加大有目共睹1月25日,环保部发布去年11月新环保法配套办法执行情况,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吉林通化市、白城市等地因为执法不力,直接被环保部点名批评。
以赛促学,比起枯燥的培训,员工更欢迎这样的形式。去年1月1日,新《环境保护法》生效实施当天,环保民间组织自然之友和福建绿家园针对福建南平市损坏林地的采矿主提起环境公益诉讼,并得到受理。